建党纪录片山河岁月从党的百年历程中,选取100个关键场景、高光时刻、典型人物,以人文情怀、历史叙述与细节呈现,讲述100个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生动故事,展示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起的关键作用及党带领国家和人民创造的光辉成就。…小编为您整理了《建党100年《山河岁月》心得感悟_山河岁月观后心得6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党员观看《山河岁月》心得体会_建党纪录片山河岁月观后感
从《红岩》中解读“红色密码”
许云峰、江姐、刘思扬等为人熟知的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都是由《红岩》这篇小说所塑造的。《红岩》所传递的红色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发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解读《红岩》中蕴含的“红色密码”,对于我们学习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红岩》的创作中解读革命不易的“奋斗密码”。《红岩》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在集中营期间创作的,里面包含着他们对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的回忆,他们以亲身经历的狱中斗争作为素材,向社会各界开展革命传统宣传教育;
第二阶段是三人发表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
第三阶段是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以回忆录的方式叙写了革命斗争的汹涌和惨烈。《红岩》曾经五次改稿,奠定其整体面貌和思想艺术的关键性一稿得益于毛泽东手稿的启发,当罗广斌得到手稿时激动万分,“就好像航行在大海的船只,在迷雾中突然看见了灯塔”。小说气势恢宏,讲述了共产党人在与反动派斗争上的壮烈斗争和最终取得的辉煌胜利。广大党员要从《红岩》的创作中解读革命之不易,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青春换来的,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解读“奋斗密码”,续写红岩“新篇章”。
从《红岩》的故事中解读红岩精神的“坚持密码”。红岩是“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的总称,是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的主要居住地,正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庆谈判,书写了红岩精神的辉煌篇章。在皖南事变中,周恩来等人冷静地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表示“我要坚持到最后”,他要撤往延安的同志“转告毛主席,我们坚决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红岩》的故事中解读”坚持密码”,哪怕形势再危急,也要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伟大的红岩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都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发扬和传承红岩精神,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芒”。
从《红岩》的人物中解读伟大英雄的“榜样密码”。《红岩》中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英雄形象,书中描写了作为共产党人的他们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他们放弃了“个人的幸福”而追求了“群众的幸福”,他们对国家的荣辱超越了个人的生死,这些英雄人物既平凡又伟大,他们既是平凡的基层共产党员,又是万千党员心中的“榜样”。《红岩》震撼人心的力量源于其取材的真实,故事中一个个英雄人物的真实事迹或许更加悲壮,也正是《红岩》让更多英雄人物走进了人民的视野。广大党员干部要解读其中伟大英雄的“榜样密码”,品读党史,不仅要了解它的辛酸历程,更是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思考其中的精神内涵。我们要以英雄为榜样,不断奋发作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红岩》作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它所传递的精神和力量永不褪色,广大党员干部当从《红岩》中解读“红色密码”,将红岩精神发扬传承,让《红岩》一直“红”下去。
党员观看《山河岁月》心得体会_建党纪录片山河岁月观后感
从党史中汲取“红色”力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对表革命先烈,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红色”力量,以“一心向党、全心为民”的政治定力、“一往无前、蓄势突破”的发展动力和“一抓到底、敢作敢当”的实干毅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从党史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增强“一心向党、全心为民”的政治定力。“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一百年来,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献出了宝贵生命。广大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心血和汗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没有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也没有在抗疫一线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今天,奋斗在新长征路上的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标对表革命先烈、先进典型,不断增强“一心向党、全心为民”的政治定力,学史增信,汲取“红色”力量,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从党史中汲取“优良传统”的力量,增强“一往无前、蓄势突破”的发展动力。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重整行装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广大党员干部要铭记革命历史,从党史中汲取“红色”力量,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增强“蓄势突破、屡攀新高”的发展动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从党史中汲取“接续奋进”的力量,增强“一抓到底、敢作敢当”的实干毅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是我们党执政的底气。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狠劲、实劲去开展换届选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以“一抓到底、敢作敢当”的真干、实干、苦干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铆在岗位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发挥“螺丝钉”的不可替代作用,要走向基层一线,与群众深入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理想信念、优良传统、接续奋进的“红色”力量,讲好百年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党员观看《山河岁月》心得体会_建党纪录片山河岁月观后感
打卡“红色地标”赓续红色血脉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提到了一系列“红色地标”,殷切嘱托全党同志从中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每一寸红色热土,每一段红色往事,标注着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记录着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红色地标”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打卡“红色地标”,就是要弄清“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道理。
漫步兴业路,重温入党誓词,筑牢忠诚信仰之基。兴业路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当时因暗探袭扰,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继续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回顾历史,我们党从弱小到壮大,历尽苦难走向辉煌,一次次绝境重生,靠的是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江善忠,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信仰,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理想信念动摇,渐渐迷失了方向,遭到党和人民唾弃。作为党员干部,要像革命先烈那样,用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崇高信仰,擦亮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踏上井冈山,追寻革命足迹,淬炼担当为民之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当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回望井冈山的革命岁月,那些光辉灿烂的英雄故事、艰苦卓绝的战斗场景令人肃然起敬。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共同抗击一切国内外敌人,最终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今天,虽然没有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但新长征路上仍然有看不见的“娄山关”“腊子口”。作为党员干部,要肩负历史使命,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险,勇于斗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走进西柏坡,聆听历史回音,葆守干净干事之节。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在西柏坡。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居功自傲的情绪,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从而保证我们党进京“赶考”合格。现在,环境变了,条件好了,有的党员干部忘了“传家宝”、松了“紧箍咒”,追求物质利益享受,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身居高位,手握重权,总想“得好处”“捞油水”,结果身败名裂,锒铛入狱。清心只为本,直道是身谋。“干净”是为官做人的操守,更是行事干事的准则。一个干净的干部一定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挡得住诱惑。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清政廉洁的节操,坚守干净干事的准则,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贪公家一分一毫,洁身自好,乐道安贫。
党员观看《山河岁月》心得体会_建党纪录片山河岁月观后感
读懂《啊,摇篮》中的红色“注脚”
近日,随着电视剧《啊,摇篮》的热播,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成立中央托儿所,众多革命工作者为保护烈士的遗孤、抗战将士的后代发生的“大战百日咳”“更名洛杉矶托儿所”“敌机轰炸”“特务逆袭”等真实历史事件被娓娓道来。《啊,摇篮》是延安革命故事的生动再现,其中“舍得”“信仰”“奉献”红色注脚正是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坚韧意志、为民服务不二法宝。
读懂“舍得”,在峥嵘岁月中“甘为绿叶衬红花”。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中央托儿所所长丑子冈同志,为了筹备中央托儿所,为了革命同志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她放弃了一心想去的抗大、放弃了上前线冲锋陷阵的机会,甘留后方,默默做守护者,以一己之力保障着革命后方的稳定。丑所长甘为绿叶护革命后代,董存瑞义无反顾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烈火焚身纹丝不动……无数革命战士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他们的“舍得”令人敬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明“舍得”大义,甘于做配角,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履职尽责,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中,以“功成不必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读懂“信仰”,在筚路蓝缕中“风雨不动安如山”。中央托儿所成立与运行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生活物资匮乏、保育人员紧缺、传染病暴发、敌机轰炸、转移安全地等等,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但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怀着对党的信仰,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用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舍生忘死换来了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党,也是靠着无数共产党人对党的坚定信仰,在百年征程中浴血奋战、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带着全族人民走向富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广大党员干部当筑牢“信仰”根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用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践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中,同心同向、同舟共济,朝着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笃定前行。
读懂“奉献”,在艰苦奋斗中“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私奉献是我们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托儿所所长丑子冈同志带领着这些默默无名的保育员在战火硝烟中,就像妈妈一样守护着孩子们的“世外桃源”,用柔软的臂膀撑起了孩子们的一片天。不论是艰苦环境下,宁肯苦自己、饿自己,也要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还是托儿所撤离延安时的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的誓言,都是托儿所保育员们最淳朴的奉献,对孩子们最纯粹的爱,对党最无私的忠诚。“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广大党员干部当赓续“奉献”血脉,以赤子之心书写实干之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亲民、爱民、为民的路线,在基层一线中察民情、听民意、解难题、办实事,扎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党员观看《山河岁月》心得体会_建党纪录片山河岁月观后感
读懂红色资源背后的“经验智慧”
日前,《求是》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内容主要为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地方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中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节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不难发现,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历次斗争的缩影,更是亿万中华儿女用鲜血与牺牲所铸成的历史瑰宝。读懂红色资源背后的“经验智慧”,让广大党员干部以史为鉴,学好党史、用好党史,将红色资源转换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真正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懂红色资源,永葆“赶考”初心。一个地区能形成红色资源,注定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足迹”,书写了值得后人敬仰与传承的好故事。广为人知的“泸定桥”现已成为游人络绎不绝的红色景点,当初却是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读懂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党员干部了解先烈们在战火硝烟年代,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信念,进而以榜样为力量,筑牢思想之基,补足思想之钙,始终永葆“赶考”的初心,真正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党的事业,用行动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读懂红色资源,凝聚“前行”合力。回顾百年红色资源,万里长征“半条被子”的故事、解放战争群众的“小推车”……这些故事无不代表着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党,历经磨难,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并早愈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大党,关键在历次斗争中不仅代表先进,引领发展潮流,还能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用实绩凝聚了无坚不摧的合力。读懂红色资源,凝聚人民合力,党员干部要发挥共产党人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坚定人民立场,以人民幸福生活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不断在实践中解决好群众的难点痛点,取得令群众满意的实绩,如此必定可以形成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如一人”的强大合力,继续创造中国发展的新奇迹。
读懂红色资源,练就“必胜”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形成现有的红色资源,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辛勤付出乃至生命所创造的,其中蕴含的智慧经验经受住了时间考验,为如今党员干部成长进步提供了充足“养分”。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南泥湾生产运动”,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既是对当代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党员干部要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让智慧经验“古为今用”,服务好发展需求,更要站在革命先烈的肩膀上继往开来,创新理论智慧,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
党员观看《山河岁月》心得体会_建党纪录片山河岁月观后感
红色家书:父母之爱子
近日,党支部组织开展了“红色家书我来读”主题活动。在准备此项活动过程中,我对老一辈革命家对子女是怎样一种态度和情感产生了兴趣。带着“老一辈革命家们爱自己的子女么?他们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问题,我通读了支部给每位党员配发的《红色家书》。
提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最先想到的便是课文《触龙说赵太后》中所说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赵太后为儿子长安君计深远的考量,是想着儿子以后的政治资本和荣华富贵,所以决定让他去做了人质。这是封建时代父母对孩子的爱。
以《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毛泽东致儿子毛岸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致子女的信,多是简短、朴实、理性的,即便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也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通篇读来,有几个有意思的发现。
没有报仇的说法。古往今来的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父母被奸人所害,大多都会有报仇的说法,好一点的也会说一句,不要报仇。通过读红色家书发现老一辈革命家没有这么说,至多说一句,要子女知道自己是为国家、为人民、为事业而死的。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没有私人恩怨,只有国仇家恨。
没有继承衣钵的要求。通常理解父母都会要求子女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即便当今社会还会有好多家长要求子女继承产业。为什么老一辈革命家没有这么做呢?他们把子女真正当作独立的个体,没有把自己的意愿简单地强加给他们,没有粗暴地强迫他们走自己找寻的真理之路,而是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笃定的言行,时时刻刻感召教育着子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以用一句谚语来形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没有计深远的考量。老一辈革命家致子女的信中,没有蝇营狗苟之事,没有自私自利之言,也没有金钱地位名誉的计较,他们信中希望最多的是子女健康、快乐、进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掩卷沉思,我想老一辈革命家们对子女的爱,应该是这样一种爱,这种爱同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广大青年的寄语是一致的,即: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从老一辈革命家们对子女的这样一种期许和教诲中,我也再一次感悟到了他们“爱民如子、爱子若民,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胸怀、境界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