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说起“作业”,学生揪心,教师操心,家长烦心……已成为当下学业生态中,心照不宣的窘境。“双减”背景下,如何困境突围?如何减“量”增“质”?课堂教学是实践增值的起点,作业设计则是减量落地的关键点。优化作业设计,从“固化的题海战术”迈向“多元的高阶习用”是实现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的重要靶心,离“靶心”越近,效果就越佳。
一 基础作业少而精,命中“靶心”要留“新” 基础作业立足学业的基础,以巩固当天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少”是对作业量的把控,“精”是对作业设计思考。语文基础,从形式上来讲,离不开音、字、词、语、段、篇的内容的载体,如何做到“少”,对于总量的把控:
①基于难点,设计链条式巩固性作业。
如:以四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生字的巩固为例,可采用“三五成群”法,即:书后要写的生字,会写的,易写的可写两个,组一词,难写的,易错的,可写四个,组一词。在书写量上去优化,减少熟悉的,巩固陌生的。以“豌”字为例,基于“三五成群”书写后,结合“语文园地二”的“识字加油站”的思维方法,设计“一字多变”对比形近字,宛——豌——婉——碗——惋,通过区分偏旁理解字义,强化字形。
将基础难字,关联课堂教学“复现朗读”,课上朗读设计,分散难字,分解作业。“豌”字仅在本课第一段中,就集中出现了6次。可以借助“词不离句”的语境进行朗读巩固。
这样通过“三五成群”——“一字多变”——“复现朗读”形成对基础字、词、句,甚至语段的巩固和内化,形成有思维参与,各环节精心优化“少而精”的链条式作业设计。
②基于常规,作业走心更走“新”。
字、词、语、段的积累的运用,可围绕固定内容设计,设计新颖活动。
如:“字表吉尼斯”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仿照古人“写大字”,创设自己的“大字集”,活动过程可以课,以周,以月,以学期为单位。书写形式,可一字正确美观的仅写一个,也可一格多能,既有字形,又有选择性的注音,也可组词。班级内可交换传阅,也可几人合作接龙书写。除此之外,“词卡储蓄罐”“好句盲盒”等活动,可将原本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变得趣味化,进程化,系列化。
二拓展作业精而活,命中“靶心”要依“情” 拓展作业为进阶作业,选做作业,可从作业的难度分层,空间弹性,时间过程等角度考虑。拓展作业要留得“精准”,要依据“学情”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设计,留得合“情”合“理”,合情,即依据学情,遵循个体差异,考虑心情,提供助学支架。合理,即基于学力,尊重阶段水平,长效帮扶,分解学业系统。
拓展作业从板块上划分,一般可分为强化知识类,提升能力类,综合探究类三个方面,强化知识类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或知识点的串联,形成知识储备或知识体系。
提升能力类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提高,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形成,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综合探究类主要是发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基础性作业完成情况自主选择。
三 单元作业活而专,命中“靶心”要成“体” 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单元编写体例本身,就是一项“活而专”的最佳单元作业设计体系,无论是从基础到综合,从阅读到表达,从积累到语用都为我们从单元整体上设计“单元作业”提供了培植的土壤。
如:以四下第三单元“现代诗”为例,从《短诗三首》到《绿》,再到《白桦》和略读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之后指向“综合性学习”合作编“小诗集”就是单元作业的例子。单元作业则需要教师从“双线组元”的角度出发,设计好“语文要素”间的活动进阶,进而达成能力的提升。
《短诗三首》作业设计 朗读《繁星》,不由得想起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瞬间,如繁星闪亮在记忆的星河里,回想起难忘的生日,愉快的节日,游戏的场景,风景的印象……哪些画面总会涌上心头,试着将它定格成画面,尝试着用“的”字短语,借助现代诗的形式,写下来,读一读,分享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下面内容任选其一完成。
《短诗三首》作业设计 朗读《繁星》,不由得想起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瞬间,如繁星闪亮在记忆的星河里,回想起难忘的生日,愉快的节日,游戏的场景,风景的印象……那些画面总会涌上心头,尝试着用“的”字短语,借助现代诗的形式,写下来,读一读,分享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下面内容任选其一完成。
1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的( ), ( )的( ), ( )的( )。
2 这些事—— 作业设计指向是的形式,借助相同形式的“的”字短语,构建诗的画面感,作业1,注重基础层面的体验,作业2,相对宽泛,可打破原诗中“的”字短语,相同长度的限制,在自选分层进阶中,落实本课相应的语文要素。
《绿》作业设计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
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结合书后“阅读链接”宗璞笔下的“绿”的想象与感受,围绕这“绿”仿造《绿》的2、3小节,转化成现代诗的形式。读一读,写好后,尝试着用美术的颜料和“绿”色搭配一下,看你能调制成什么样的“绿”。(任选其一)
1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黑绿、( )、( )
蓝绿、( )、( )
( )、( );
( ), ( ), ( ), ( )。
2 雨中的灵隐,绿意扑面而来:
( ), ( ), ( ), ( );
( ), ( ), ( ), ( );
在上一课作业尝试运用形式和“的”字短语画面,体会“韵味”的基础上,感知词语长短,语句长短的节奏感,结合散文的选段,尝试创生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句,进而内化语文要素中对“节拍”的习得与内化。
《白桦》作业设计 结合松、竹、梅、兰的景致,从不同角度,欣赏这画中美景,任意选取其中景物,试着用“的”字短语,去概括着不同角度的美,短语长短可有一定的变化。
松 描写颜色 体现姿态 生长环境 展现品格 竹 描写颜色 体现姿态 生长环境 展现品格 梅 描写颜色 体现姿态 生长环境 展现品格 兰 描写颜色 体现姿态 生长环境 展现品格 通过单元递进式的作业设计,从不同角度,用诗样的语言去欣赏事物不同的美,培养语用思维,构建言语形式,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维度去描写事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官,并结合创生的短语,尝试组合成一首描写植物的诗歌。再结合《在天晴了的时候》组织自主学习活动,运用精读习得的能力,强化文体意识,建构语用思维,提升审美维度,为学生认识诗歌,体会诗歌,仿照诗歌,创生诗歌,创编诗集做好梯度进阶的整体设计。
四融合作业专而巧,命中“靶心”要得“趣” 融合性作业侧重以语文学科专项为主,巧借跨学科元素,采取开放式,融合式的作业设计,语文教师可以跟某一门学科的老师进行手拉手式联动设计作业,毕竟术业有专攻。
以四上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为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附属课文”,可设计为课文按照故事的主要情节,绘制故事插图,过程中可以聘请美术老师给予一定的专业支持,甚至课程合作。
同样“古诗配画”“古文配图”“绘画书诗”“课文导图”……都是可借助美术学科的支撑,布置有声有色的语文综合性作业。
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及情感的渲染,开展配音乐朗诵会,云端最美朗读者的活动,说明类文本可借助科学学科的思维,设计观察类,推演类,实验类,调查类,表演类等类型的作业,如:《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说明性文本;
写景和游记类文本,可根据寒暑假或节假日,开展“跟着课文去旅行”的体验性作业,通过设计“手札”绘制路线图,拍摄图片配文字等方式,将实地体验驱动言语实践。
当然,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设计,不仅限于此。更需要“教”与“学”整体的统筹,从“上游”课前的研究预设,到“中游”课上的精准教学,至“课后”的靶心设计,包括相应的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等,兼顾全程的学业生态链,有效做“减”法,才能更好的“增”质“。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语文的作业如何设计,仅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实践与实操反思,根据语文学科独有的特质,提供一些现行和待完善的想法与路径。
教育贵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各地区,各学校,各学段具体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学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段学情的规律,符合客观实际的环境,旨在落实“双减”,在通往减负增质的过程中,抵达语文学科育人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