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先争优 > 正文

    中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流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9-07 22:10:03 点击:

      关键词: 中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科学课程
      摘要: 我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经历了从复制国外模式到走向本土化、科学化的流变过程,形成了由移植到融合本土的课程体系、为强国而育才的课程目标、与生活相联系的课程内容、以观察为主的课程形式等特点。通过对这一流变过程的考察,可以得到“一个中心,两种途径,三个对象”的启示,即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应以儿童为中心;吸收外来精髓应与自身相结合,传承优点时要学会创新;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阶层的角度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9)02012107
      
      中国幼儿科学教育的萌发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近代之前的幼儿科学启蒙是一种源于生活,观察自然现象的经验积累和先辈们世代自然经验的口授相传,具有原始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并不具备“科学教育”的大部分特征,更谈不上“科学教育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近代幼儿教育并非是传统的育儿模式与中国历史演变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创生更多的是受“西学东渐”和西方学前教育思潮的影响。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是伴随着学前教育的诞生逐渐发展起来的。本文中提到的中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主要是指清末至民国时期幼儿科学教育课程。
      一、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近代幼儿教育有了明显的进展,不但专门设立了进行幼儿教育的机构,而且科学启蒙教育也不断渗透和融入其中。我国最早设立专门幼儿教育机构的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当时外国教会在中国沿海地区兴办了一些被称作“小孩察物学堂”的幼儿教育机构[1]25,希望孩童在未读书之前,就要学会“察物”,使其目所能见,手所能抚,耳所能闻之物都能记其名字,识其造法、用法。从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来看,已经开始注意培养幼儿观察物品的启蒙科学素养。该时期的幼教机构虽随着外国传教士的创办而增多,但教会创设这些幼教机构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中国的幼童,而是为了传播宗教,掩盖其文化侵略的阴谋。
      清政府在1901年8月颁发的谕诏中对各州县下达“多设蒙养院”的命令,并于1903年颁行癸卯学制(也称《奏定学堂章程》),将蒙养院教育纳为国家基础教育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措施,清政府逐步落实完善新政策中提及的“兴学育才”等内容。此时的幼教机构才算是正式得到政府重视,成为整个学制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此,多地开始兴办幼儿教育机构,包括湖北、湖南、上海、江苏等地。其中,1903年9月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汉阅马场创办的湖北武昌幼稚园“是为我国设立幼稚园之始” [2]1306,该幼稚园在1904年被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同时期影响较大的蒙养院还有:1903年创办的京师第一蒙养院、1904年创办的上海公立幼稚舍、1905 年严修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和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等。幼教机构在中国的创生拉开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序幕。
      (一)清末: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肇始
       清朝末年,中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主要受教会宗教课程体系和日本幼儿课程教育体系的影响。前者是由于最早在中国创办幼教机构的是西方的教会,其课程的设置不可避免受控于教会的宗教传播思想;后者的影响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二是派代表团赴日考察、三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到日本的维新志士的宣传和提倡。[3]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受清同治年间京师同文馆中“格致”科设置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机构也开始设置专门的“自然”课程,科学知识逐渐渗入到我国传统的儒家教育体系当中。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标志我国正式确立了独立的学前教育体制。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又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的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简称《章程》),[4]对蒙养院的保育教导要旨及相关条目进行了定义,具体阐述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在这部法规里虽没有设立专门的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但在“手技”这一课程条目中写有“蒙养院附近之庭院内,播草木花卉之种于地,灌溉以水与肥料,使观察其自然发生以至开花、结实等各种形象。诸如此类,要在引导学前儿童手眼、使之习用于有用之处,为心之意兴开发之资” [5]15;而另一课程“谈话”是指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对其有益处及有趣味的事,比如常见的“天然物”及“人工物”与幼儿谈话,以启发与培养其“见物留心之思路”,即幼儿的观察力。[6]14这说明我国第一部“幼儿教育的章程”就已经开始注意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当时,各地在执行《章程》的同时,依據自身办园特点,都适当地增添了一些科学教育的内容。比如,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的办学宗旨中就提到“幼稚园因家庭教育之不完全而设,专辅小儿自然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性,以备小学堂之基础为宗旨”[7]386;在湖南公署蒙养院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就包含了数方、手技等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内容;《上海公立幼稚舍章程》规定幼稚舍学科(课程)分“谈话、手工、识字、图画、游戏、唱歌”[8]13,其中“谈话”课程包括幼儿了解初浅的生活、自然常识及做人的道理。当然,因受重文轻理的教育传统影响,当时的幼儿教育更为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伦理道德的灌输,而对科学自然知识相对较为轻视,比如从当时上海公立幼稚舍的课程单来看,识字、习字、温字占的比重较大,而包含科学教育意蕴的“谈话”课程比重很小。但总体来看,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在清末的幼儿教育机构中已初见萌芽,虽未得到专门的重视与发展,但在章程中已经有所体现,这为后来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民国时期: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民国时期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过渡时期,是由传统的封建教育过渡到崇尚科学、民主自由的转折期,也是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分割线。幼儿教育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与发展,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在“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指导下更是不断地滋生繁衍。

    推荐访问:流变 中国近代 教育课程 幼儿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