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传佛教的教义在村民的生活中无处不显,可以说藏传佛教的思想体系就是村民的意识和行为规范。藏传佛教的信念就是村民的价值观,这对村民对待生命的态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种观念付诸行动带给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的。藏传佛教生命观对红光村村民的影响只是一个点,由这个点可以了解许多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会受到相同的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藏传佛教;请财神;生命观
藏传佛教的灵魂转世观和轮回观等生死观对藏族民众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藏传佛教生死观中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苦,轮回本苦,生死流转图阐释了完整的苦集灭道之理。藏传佛教重视再生极乐世界,通过修行和业力因果,中阴得度等达到解脱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藏传佛教死亡观讲苦集灭道,苦谛中有苦苦、变苦、行苦三个,苦苦是它存在时感觉到痛苦,一旦消失了,才会有幸福的感觉。变苦是它存在时感觉不到痛苦,但它消失了会产生痛苦。行苦是迁流不居、不能自立。集谛,贪嗔痴三毒是根本烦恼、善恶二业、十二因缘一并是痛苦的原因。世间人总是通过贪嗔痴而追求幸福,结果制造的全是受苦的因。善恶的业力早就了因果道理,佛教中有二善、十善、十二善、善知识、善男女等,十善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佛教教人不杀生而放生,一切众生觉悟成佛而发善菩提心、行菩萨道才是至善,相反就是行恶,因果轮回。中阴阶段是生命上升或堕落的关键时间,是个人的善恶福德力和佛力加持而获得解脱的关键时间。十二因缘,教示一切事物都处在一种因果联系的状态中,无明、行、识、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老死后又因无明及业力的牵引,又开始新的一轮轮回。三世两重因果的轮回观,无明和行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只有破除无明才会从轮回的状态中解脱,往生极乐世界,要了解缘起性空的本质。直面死亡,从容准备,修行,行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藏传佛教的生命观。
根据调查访问得知若盖县红光村里,家里有人去世四十九天后会举行进财神的仪式,希望财神保佑逝者安详、在世的人无灾无病、财源广进、不流失财产。仪式前一天就要准备明天需要的东西,用烧好的酥油和糌粑,然后弄财神的房子。藏语称财神为南式,房子是一层一层的,有三层,还有院子,院子里放了糌粑弄的一些小东西,院子外用素油弄成条围了一圈,房子上也有一些酥油的装饰。然后弄多玛,红白两个颜色,红色代表血色,白色代表素食。锋尖的七个多玛为一组,分别染上颜色,红色的三个,白色的四个。这样的组弄了两个。然后弄了糌粑的酥油灯,有四组,有一点儿大小。把这些弄好的放到佛堂里,然后用供圣水的器皿分别装白糖,青稞,米,红糖,麦子等。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摆在佛堂的一个角落,如金银珠宝首饰,绸缎等。还有最重要的是一个筷子长的木条上放著财神的画像,盖着红色小布条,放在死者的碗里。到第二天,来几个僧人念经。后把弄好的糌粑酥油灯和多玛放到外面,然后念经,念到一定时候指示点燃,再过一段时间,让家里人带出去,都要一起带,每一组东南西北都不一样,哪个应该放到哪个位置不能出错,都是男士带出去的。念完经就结束了,一般从早上七八点念到中午十二点,或三点多,早饭和午饭都是有家人提供的,提供的好坏看个人,僧人什么都不会说。这种仪式是为逝者祈福的同时聚财的,逝去后一个僧人会为其超度四十九天,这个仪式也代表超度到了四十九天了,而这个仪式中会来超度的人,念完后家人会表感谢,供一些钱财,收与不收看个人。一般家里人去世后会为逝去的亲人做善事,向活佛献上自己心里舍得的钱财,牛羊等牲畜。在当地有一点儿能力的一般是二十左右的牛,加上一些钱。为求逝者往生极乐,在中阴无痛苦。但也可能是怕死者心念家里的钱财,而产生一些不好的事。有些死者因为贪念家里的钱财,而需要全部捐出去,不然遭到破坏。应该是这样才有这种仪式。这个仪式完后七天里,这家人不能买东西,一般也不会有人买,会忍住那七天,除非遇到特殊情况,那样只能特殊对待。
宗教仪式是人与佛交流的媒介,要依靠这种媒介得到互通。如此细致的请财神仪式体现了藏族人对生命的重视和畏惧,对个人有心理慰藉的作用,对社会而言形成了一个集体的生命观,要用宗教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罗纳德·L·约翰斯通著, 袁亚愚, 钟玉英译. 社会中的宗教[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
[2]孙尚扬. 宗教社会学[M]. 北京出版社, 2001.
[3]才让. 藏传佛教信仰与民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8.
[4]陈麟书. 宗教学原理[M]. 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
[5]罗纳德·L·约翰斯通著, 袁亚愚, 钟玉英译. 宗教中的社会[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
[6]格奥尔格·西美尔著, 曹卫东译. 宗教社会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